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6篇
  免费   1175篇
  国内免费   899篇
测绘学   563篇
大气科学   980篇
地球物理   2203篇
地质学   2154篇
海洋学   38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62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对临汾地震台垂直摆倾斜观测资料中记录到的阶变型异常图像进行分析,对异常成因进行探讨,希望对观测数据异常判断、数据预处理及地震预测预报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2.
针对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M 4.8地震,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昌黎、静海、红山及承德地磁台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地磁观测数据,结果显示:各台站10 min周期的计算结果波动性明显,其他周期形态较为一致;距震中最近的昌黎地磁台YZHx(NS)测向的10-40 min周期地磁谐波在下降至极低值后,开始转折时发生地震,而YZHy(EW)测向未出现明显转折现象;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中部的静海地磁台对此次地震反应显著,2个测向在震前均出现下降-转折-上升的变化特征。通过对比位于不同地区的4个地磁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发现受大范围整体构造应力场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具有相似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具体到局部地区或断裂带内部,各台站之间显示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3.
2017年12月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采用该井水温、水位多年观测数据,从仪器测量原理及精细温度梯度测量出发,结合井孔资料,认为该变化为永清MS 4.3地震(井震距<30 km)发生前的异常信息。利用正弦累加模型计算温度异常持续时间和幅度,发现该异常变化存在2个周期:①周期42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42 12℃;②周期16.77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18 62℃。分析认为,区域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使含水层渗透性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井下温度传感器安放处水温。地震发生后近距离观测到水温异常变化尚属首次,利用模型对变化时间与幅度进行量化提取,可为经验预报、统计预报提供经典震例。  相似文献   
84.
整理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强降雨、气压变化、机井抽水、爆破、仪器故障和标定、人为干扰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化认识干扰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地震前地球物理异常判定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为同类型地震观测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The western China lies in the convergence zone between Eurasian and Indian plates. It is an ideal place to study the lithosphere dynamics and tectonic evolutions on the continental Earth. The lithospheric strength is a key factor in controlling the lithosphere dynamics and deformations. The 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Te) of the lithosphere can be used to address the lithospheric strength. Previous researchers only used one of the admittance or coherence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Te in the western China. Moreover, most of them ignored the internal loads of the lithosphere during the Te calculation, which can produce large biases in the Te estimations.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Te estimations, we used a new joint inversion method that integrated both admittance and coherence techniques to compute the Te in this study, with the WGM2012 gravity data, the ETOPO1 topographic data, and the Moho depths from the CRUST1.0 model. The internal loads are considered and investigated using the load ratio (F).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joint inversion method can yield reliable Te and F valu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 and F distributions, we suggest (1)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could be the front edge of the plate collision of Eurasian and Indian plates; (2) the southern and part of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have a strong lithospheric mantle related to the rigid underthrusting Indian plate; (3)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may be experiencing the delamination of lithosphere and upwelling of asthenosphere.  相似文献   
86.
煤田小微构造作为煤矿主要致灾源之一,对其精细解释与圈定是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而单纯借助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手段解决该问题,已无法满足精准开采地质保障的需求。为此,基于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通过提取60 Hz以上高频段成分信息,进行地震数据重构,并基于此提取小尺度的最小负曲率属性,对研究区小微构造进行解释与分析。通过与现场小微构造揭露和解释情况对比表明:基于高频信息重构的地震数据体纵向分辨率高,提取的小尺度曲率属性细节刻画能力强,相对于传统的最小负曲率属性在指示小微构造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将基于重构地震数据体提取的小尺度曲率属性应用于煤田小微构造解释与圈定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张贵宝 《地质与勘探》2020,56(3):502-511
冀北隆化县小罗卜沟中型金银矿床的发现是该地区找矿的重大突破。勘查区位于1∶20万和1∶5万Au、Ag等多元素综合异常内,通过以钻探、硐探为主的探矿工程,基本查明了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复成分角砾岩和义县组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的构造裂隙内。矿体受断裂带控制,与围岩界线明显,对围岩没有选择性,矿床属燕山期与岩体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区内共圈定17个矿体,矿体长28~788 m,斜深8~489 m,平均厚度0.80~3.96 m,Ag平均品位68.44×10~(-6)~447.50×10~(-6),共生Au平均品位1.16×10~(-6)~6.25×10~(-6);伴生Au平均品位0.20×10~(-6)~1.00×10~(-6),伴生S平均品位2.34%~11.10%。主要矿体Ⅳ-1银资源储量达中型。矿区内及外围仍存在寻找多金属矿床的潜力。该矿床的发现对寻找同类矿床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8.
通过分析台站之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相关性,研究中国大陆南北带地区90°E~110°E,2009~2018年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线状集中分布现象与M_S≥6.0地震关系。统计发现,我国每月平均出现约2次感应电流集中分布现象,且10天左右内有原地重复出现现象——感应电流集中分布重叠异常,原地重现的集中分布感应电流日期间隔一般在10天左右以内,原地重现日期一般不连续,重现次数一般仅有2次。研究发现,我国南北带2009~2018年共出现重叠异常23次,20次重叠异常出现后18个月内重叠段发生M_S≥6.0地震,对应率高达87%,地震基本发生在重叠段端部250km以内,重叠段发生2次M_S≥6.0地震的比例较低,约35%;重叠段2个端部均发生M_S≥6.0地震的比例极小,仅约9%。部分重叠段走向与已经发现的上地幔和地壳高导带埋深走向基本一致,推测重叠异常发生在上地幔和地壳高导带附近,是来自上地幔和地壳内高导带附近的地震异常信息。目前已知,中国大陆强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幔高导层的隆起区一带及其壳内高导层发育地区,深部电性测深结果表明,大震易于发生在电导率急剧变化的梯度带,但这些地区何时发生地震还未得知,本文发现的重叠异常解释了这些地区1~2年内是否发生地震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9.
针对2020年2月3日四川青白江5.1级地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构造背景、震源物理参数,以及地震序列特征等进行系统总结。结果表明,青白江5.1级地震发生前存在小震调制比高值、地磁低点位移、重力固体潮高噪声等中短期异常;地震序列活动特征显示,此次地震为一次孤立型地震序列,序列参数计算结果与当前余震活动水平基本相符。另外,青白江地震发生在龙泉山断裂带上,震源机制计算结果显示为一次逆冲型破裂事件,与龙泉山断裂构造性质一致。同时,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少震弱震区,对于川滇及川滇藏交界地区后续7级以上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90.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迅速,大量自然地表转化为人工地表,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以城市热岛问题最为显著。因此如何缓解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热门研究方向。为精确分析城市空间格局对热集聚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00年5月4日的Landsat ETM+和2016年7月27日获取的Landsat OLI两期遥感影像,获取福州市的土地覆盖信息并进行精度验证。在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反演基础上通过热点分析(Getis-Ord Gi*),并结合不透水面(Impervious Surface Area, ISA)信息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福州市16 年来 LST的变化特性,空间集聚特性及其产生的尺度效应。热点分析结果显示:① 通过分析福州市内各地和热点中心的距离与LST的关系可较好地反映空间热聚集。2000 年在距热点中心0.97、1.03、0.95 km范围内热聚集明显;2016 年则增长到分别在距热点中心半径1.89、2.01、2.10、2.05、2.13 km范围内热集聚显著且热点区数量也从3 个增加至5 个。热集聚区(热点区和较热区)总面积在此期间从15.7%增至47.3%;② 由于热点图中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的形成不单取决于LST的高低,因此热点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相比,能更直观地分析土地覆盖变化对LST的影响,了解城市内部热强度变化的细节。本研究采用的热点分析方法可用于城市环境保护与规划,将来还可作为城市土地规划与热环境影响的分析依据。同时可利用热点分析图模拟城市微气候,估算城市绿地降温程度等。此外,未来还可基于此进一步探讨更多时相以及不同城市的对比分析,特别是对不同城市类型如带状城市,多中心城市及中心城市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